序《丽江古城文物考》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8-06-27 09:39: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983年7月,我从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分配至丽江地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从此十年磨一剑,与牛兆龙、赵净修、唐兆坤、杨寿林等耆老筚路蓝缕,访古探幽。当时流行唱校园歌曲,那熟悉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的歌词,是我真切的过往,我庆幸把青春奉献给了家乡的文博事业。同门师弟陈登宇也于1990年分到了我的身边,彼此有缘共事3年有余,他聪明好学,专心做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我于1993年初冬奉调省城,家乡的发展、故交的进步,却随时牵动着游子的心。我注意到,20多年来登宇潜心于丽江文物保护工作,与师友一道编著《兰伟先生捐献文物作品集》《丽江市博物院馆藏和志坚书画作品集》等,发表了《纳西东巴纸新法探索》《宁蒗扎美喇嘛寺壁画及其保护》《浮云朝露,甘瀮丹青——和志坚书画艺术赏析》《玉壶买春,程海瓷香》等1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了文博副研究馆员的职称。

  2017年春节返乡期间,登宇向我谈到正策划一本著作的撰写,此后接二连三地往我的邮箱发来相关资料,有时为一个年款或一种说法,他在电话里与我交流讨论长达半小时。登宇的执著与用心,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春天里许诺播种,金秋时节便迎来了硕果盈枝。半月前,登宇请人捎来了《丽江古城文物考》的书稿,恳请我写篇序言。手捧这本分量厚重、图文并茂的专著,我自然不敢懈怠或敷衍,逐页认真翻读,自有许多收获。

  首先,该书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它以文物志的体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丽江市古城区各类文物古迹的性质、历史沿革、特点、价值、保存现状、保护管理及研究情况等,内容涉及古城区范围内不可移动文物150多处,包括文物采集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其次,该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作者投身丽江文物工作已达28年,长期的田野工作培养了他较为规范的科学体系,在其文字叙述中可嗅出专业味道和个人观点。对一件文物的介绍及考说,登宇不拘泥于主观孤证,而是尽可能地挖掘资料,遵循科学方法排列出来,加以令人信服的阐述。如《格子吐蕃画像碑》就收录了6种藏文汉译,增加了可读性,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该书具有现实性。读史使人明智,统览全书无不迸发出这样的思想火花,如内中所收录的一块保护古城水系的碑记“永远遵守”,警示人们“不准跨河建筑,有碍水利”,于当今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城镇建设仍有振聋发聩之效,也是重视乡规民约弘扬传统文化的典型范例。

  第四,该书较为严谨,符合学术规范。每篇文章之后都有参考书目,说明出处,与时下一些图书通篇没有一个注释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该书图文并茂,除了大量的文字叙述外,还紧扣主题精选图片100多幅、碑刻拓片30多张,增强了著作的感染力。

  《丽江古城文物考》虽以登宇个人专著的方式问世,其实也是作为凝聚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的丽江,这个在中国唯一集三项世界级遗产于一身的地方,展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成果,彰显出众志成城建设文化强市的主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又是一份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下一步编撰科学优质的《丽江市文物志》夯实了基础。登宇素来注重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有机结合,亲自调查、测绘、考证、拍摄、搜集资料,力求全面、客观、准确,目前已成为丽江文物界的中坚力量。《丽江古城文物考》一书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丽江各类文物古迹,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加强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今后尤应注意学理的把握,多在考说上下工夫,力争形成一家之言;再则丽江文物门类齐全,各类文物犹如一颗颗散落在各地的珍珠,我们的任务是既要把这些珍珠挖掘出来,擦拭蒙尘,用一根根线串联起来,让她放射出耀眼的光华;同时要做到制订对策,造册管理,通过整旧如旧的修缮、建立碑林等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手段,使大量弥足珍贵的瑰宝得以代代相承,发挥出其隽永的魅力,达到资治教化育人的目的。

  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丽江是一块世人敬仰的净土。人们关心她的历史文化,关注她的发展现状,希望她的明天更加美好!文物保护管理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登宇及年轻的文物工作者的肩上承载着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希望你们不断努力,不辱使命,再创新绩!

  是为序!(木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