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历代石碑 了解永胜历史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8-06-05 09:23: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引言

  石碑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制碑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出现,但是,当时的碑与汉代之后的碑,其用途及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最早的碑通常有三种用途,一种立在宗庙的门前用于拴牲畜;另一种竖在宫殿前观察日影移动,用于测定时间;还有一种竖于墓穴四角,碑头凿个圆孔,用来栓捆绑棺椁的绳索,借助碑的支撑,把棺材放入墓穴之中,当时这些用途的碑都不刻文字。从汉朝以后,在碑上刻字的风气逐渐盛行,几乎成了凡事皆可立碑。总的来说可分为功德碑、纪事碑、庙碑。这些石碑,刻上文字藉以永远流传,不仅成为文字的重要载体,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功德碑为活人歌功颂德,纪录他们的文治武功,墓碑、墓志成为真实记载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的文字实物资料;记事碑记录了当地发生的一些大事记、朝庭颁布的告示、村规民约等等;庙碑记述了修建庙宇的始由、捐修者及工匠的名单。这些都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这些石碑作为一种特殊纪念物,为研究当地历史发展中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书法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史料。而且当时制作这些石碑时,作者、书丹者、镌刻者都是些本地的文章妙手、书法高手和手艺高超的工匠,因而让这些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的石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石刻碑文因为是刻在石头之上,因而又被称之为“石史”,“石史”还有证史、补史的作用,又能长久地保存下去,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和事件也比较真实可靠,所以凡是学习、研究历史和民俗学的人,都非常重视石碑的价值。自宋代兴起的“金石学”,更是引得众多史学家、方志学家、文化学者将石碑研究作为终身爱好与毕生的追求。所以,研究、保护古碑就是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抢救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

  “读碑研史”之响塘杨贵文墓

  杨贵文墓位于东经100°46′38.7″、北纬26°38′50.5″、海拔2416米的永胜县永北镇凉水社区响塘大山根。该墓为石制牌楼式三格碑,墓高3.6m,长8.6m,通宽5.2m,造型大气,以圆雕、浮雕形式刻有不同的瑞兽、仙鹤等图案,雕刻精美。中间一格安装碑心,刻有“明澜沧卫都指挥使杨公贵文之墓”隶书大字;碑心两侧分别镌刻有“筑城图”“垦荒图”,左右两格嵌有墓志石两块,全碑刻有5副墓联。墓主人为永胜、华坪两地杨姓始祖杨贵文。此墓早年曾被盗、并有损毁,现存墓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杨氏后裔在原墓基础上重修,基本保持了原样。

  该墓因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2011年7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说其历史价值,杨贵文已去逝500余年,该墓矗立在此也是500余年,见证了永胜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从碑心文字和墓志铭内容,即可考证永胜的历史脉络,“‘明澜沧卫都指挥使杨公贵文之墓’,‘溯吾家原籍,江西抚州府金溪县藕塘十三都’,‘明洪武三年,选授山西太原中护卫总旗,十八年病退。贵文以弟代兄职,转授江浦卫总旗,十九年调征云南,随傅颍国领兵进攻苗蛮......屡建奇功。二十八年调升澜沧卫都指挥使’,‘溯厥我杨 迁自豫章 金溪之邑 藕塘之乡 皇皇始祖 壮志激昂 明兴之初 奋起戎行 从傅颍国 万里征荒......都卫澜沧 充国屯田’”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分析出带有永胜边屯文化的内容:明初设置澜沧卫、洪武调卫、屯田戍边,特别是两幅“筑城图”“垦荒图”,更是形象地绘出了明初修筑澜沧卫城和屯田戍边的场面,是永胜研究边屯文化难得的实物佐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碑上采用圆雕形式雕刻的倒爬狮子造型古朴、憨态可掬,看上去非常厚重,浮雕形式出现的麒麟、三羊开泰、耕牛望月、鹿、马、仙鹤、凤凰等图案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生动;碑文、墓志铭、墓联的书法工整、端庄,结字严谨,用笔以中峰为主辅以侧峰,极具骨力,大有颜鲁公书法之像;“筑城图”“垦荒图”人物造型简洁生动,所绘线条流畅,镌刻工艺高超,综上所述,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但从碑心、墓志内容来看:“‘明澜沧卫都指挥使杨公贵文之墓’‘二十八年调升澜沧卫都指挥使’”,文中所述杨贵文的澜沧卫都指挥使官衔与史不符,疑为后人有为祖上拔高之嫌。不过从墓志所述“‘明洪武三年,选授山西太原中护卫总旗,十八年病退。贵文以弟代兄职,转授江浦卫总旗,十九年调征云南’‘自承袭以来......未蒙拔擢。具奏旋奉,上谕差户部主事张奎行人周鼎到卫查明,准其孙(三世祖泳)袭总旗世职’‘公讳贵文,字道通,子孙袭总旗者五世’”等内容来看,总旗一职应该基本属实,因此杨贵文所任职务应为总旗,并非都指挥使。

  为供同好研究,今将杨贵文墓志全文抄录于下:

  明澜沧卫都指挥使杨公墓志铭: 钦惟我杨氏始迁祖贵文公逝世之五百余年,其后裔重修陵墓,非多事也,盖追远也。溯吾家原籍,江西抚州府金溪县藕塘十三都。始祖公国义有四子。次,义一调戍江陵,生祖志、德,德生贵秀、贵才、贵文、贵亨、贵贞。明洪武三年(1370),选授山西太原中护卫总旗,十八年(1385)病退。贵文以弟代兄职,转授江浦卫总旗,十九年(1386)调征云南,随傅颍国领兵进攻苗蛮,洞克维摩、颕川及东川芒部,二十四年征服越州、龙海、阿资,屡建奇功。二十八年(1395)调升澜沧卫都指挥使,正统五年(1440)告休遂家,郡城南关即为吾族始迁祖也。二世祖昭承袭总旗。六年,从征麓川,克孟雷诸部。八年(1443)开通南牙山路。十一年(1446)调筑腾冲城。十三年(1448)进兵孟养,破蛮崖大寨,十四年(1449)复征贵州,沿途防护,景泰元年(1450)复龙里,新添平越地方,会湖广军援都匀。二年攻香炉山、铜鼓、鸡栖、粟谷各寨,摛获伪王弄阿童。解官。自承袭以来,报效边疆,纪录无闻,乃以连年进征,未蒙拔擢。具奏旋奉,上谕差户部主事张奎行人周鼎到卫查明,准其孙(三世祖泳)袭总旗世职,并给公田三十六亩,事在成化四年(1468)八月十五日也。历经五百余载,相传二十二世,分居本郡之西南两乡及华坪属者约有五六百家。一脉源流,统绪不紊士农工商,各安其业。明清科岁,列胶庠者,代不乏人,间有以岁荐选拔出为司训、为丞倅、为牧令,亦有以军功为副参游者。吾族之滇虽不甚通显而蕃衍悠久,为前明调卫诸姓所弗及,非德泽深厚、曷克臻此?

  公讳贵文,字道通,子孙袭总旗者五世。配谢夫人,湖广籍,葬梨园坪。列有墓志。今阖族重修祖墓,江西宗图远不可考,沧阳支派谱尚缕晰。凡我族人皆公所出,郡城祠祀尊公为始。谨按祖德宗功,略述梗概,昭兹来许,并以贻杨氏子孙。

  铭曰:溯厥我杨 迁自豫章 金溪之邑 藕塘之乡 皇皇始祖 壮志激昂 明兴之初 奋起戎行 从傅颍国 万里征荒 滇黔荆楚 拓土开疆 世袭总旗 都卫澜沧 充国屯田 召伯甘棠 胥宇北胜 世继缣缃 传廿二世 奕叶蕃昌 振振绳绳 邦家之光 金江程海 泽流孔长 青青墓草 汤汤响塘 渊渟岳峙 柏翠松苍 频繁俎豆 岁时蒸尝 于万斯年 明德馨香

  云南省议会第四届议员十六代孙以嵩景高谨撰

  中华民国拾捌年己巳岁己巳月己巳日己巳时之吉

  墓联五副:

  1、百世泽长流始祖发祥由赣水

  大明威远振后人继起满沧阳

  2、调卫南征开前明三湘六诏

  始迁北胜启后代百子千孙

  3、垄势尊严昭祖德

  蓀枝繁衍启文明

  4、山来乌角钟灵远

  派衍金溪流泽长

  5、百世繁昌由此始

  千秋继述自兹尊

  公元1990年,杨贵文墓再次被盗,杨氏后裔又重新修复,并立修复始祖墓志碑一块。现也将其全文录下以供同好借鉴学习用之。

  修复始祖墓志:杨氏始祖贵文公之墓乃吾族唯一幸存之宗祀也,经历代裔孙数次修葺、更新,宏伟壮观,为郡内稀有,又有近村族人尽力护卫,几经沧桑,尚存完璞,诚非易耳。怎奈近年墓盗猖獗,难于防范,竞于今年五月二日夜间被盗,毁坏严重。杨门宗塚蒙此弥难,阖族闻讯无不痛心,故长幼咸集,群策群力,踊跃自愿献款修缮,共集资三千八百八十九元。由本族良工巧匠顶风冒雨,历时半月余终于修复还原,盖为报本追远,弘扬吾族光辉,承先启后耶!公元一九九零年八月二十一日吉旦